
【振聋发聩拼音(读音)】:zhèn lóng fā kuì
【振聋发聩近义词】: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 类似成语
【振聋发聩反义词】:虚情假意
【振聋发聩成语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振聋发聩的意思解释、造句、出处典故、成语接龙
- 振聋发聩的意思解释:
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聩:耳聋。使聋子能够听见声音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”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:‘……未闻吟咏性情,反拟《内则》之篇;操笔写志,更摹《酒诰》之作。’此数言,振聋发聩;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,故为此语以晓之。”亦作“发聋振聩”、“发蒙振聩”、“振聋启聩”。
- 振聋发聩成语释义:
振聋发聩,成语,作谓语、定语,聩:耳聋。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,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。语本清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梁昭明太子《与湘东王书》云:‘……未闻吟咏性情,反拟《内则》之篇;操笔写志,更摹《酒诰》之作。“迟迟春日”,翻学《归藏》;“湛湛江水”,竟同《大诰》。’此数言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太平天囯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,而提撕警觉之不倦。所恨蠢尔愚夫,自安寡昧,即欲一施其振聋发聩之方而无从。”
- 振聋发聩出处: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- 振聋发聩典故:
- 振聋发聩造句:
茅盾《联系实际,学习鲁迅》:“除了匕首,投枪,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
- 振聋发聩成语形式:
- ABCD式的成语
- 振聋发聩成语繁体:
- 振聾發聵
- 振聋发聩成语正音:
- 聩,不能读作“ɡuì”。
- 振聋发聩感情色彩:
- 褒义成语
- 振聋发聩成语结构:
- 联合式成语
- 振聋发聩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语
- 振聋发聩类似成语:
【发聋振聩】: 聩:耳聋。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【振聋启聩】: 聩:耳聋。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强大
【昭聋发聩】: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
【震聋发聩】: 使昏昧糊涂,不明事理的人,为之震惊,受到启发。
- 振聋发聩成语接龙:
振领提纲→纲挈目张→张袂成阴→阴谋诡计→计无返顾→顾而言他→他山攻错→错落不齐→齐心并力→力所不及→及第成名→名满天下→下车伊始→始终若一→一语中的→的一确二→二话不说→说长道短→短小精悍→悍然不顾→顾盼神飞→飞黄腾达→达官要人→人多势众→众口相传→传檄而定→定乱扶衰→衰当益壮→壮发冲冠→冠屦倒施→施施而行→行远自迩→迩安远至→至德要道→道尽途穷→穷日之力→力尽筋疲→疲惫不堪→堪以告慰→慰情胜无→无父无君→君圣臣贤→贤贤易色→色色俱全→全军覆灭→灭此朝食
振聋发聩成语相关问题
以上详细介绍了振聋发聩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、振聋发聩读音拼音怎么写,振聋发聩近义词、振聋发聩反义词、振聋发聩成语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,版权属于原作者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engyudacidian.cn/p/zhenlongfakui1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