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鸡犬不留拼音(读音)】:jī quǎn bù liú
【鸡犬不留近义词】:斩尽杀绝、寸草不留、一干二净
【鸡犬不留反义词】:秋毫无犯
【鸡犬不留成语用法】: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;指斩尽杀绝
鸡犬不留的意思解释、造句、出处典故、成语接龙
- 鸡犬不留的意思解释:
形容屠杀残酷,连鸡狗都不能幸免。 >> 鸡犬不留的故事
连鸡狗都没有留下。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。《三国志·荀)传》:“引军从泗南攻取虑、睢陵、夏丘诸县,皆屠之;鸡犬亦尽,墟邑无复行人。”晋·皇甫>《东晋元魏正闰论》:“魏氏恣其暴强,虐此中夏,斩伐之地,鸡犬无余。”唐·赵元一《奉天录》:“时少游出军五十里,日午不得食,遂行掠,瓜州、扬子鸡犬无遗。”宋·苏过《斜川集·五·论海南黎事书》:“而卒伍之籍,多出无赖,所过聚落,鸡犬一空。”徐*庆《释囚人》:“自从贼过东村宿,烧尽村前村后屋,掳将妇女及丁男,鸡犬不留多被逐。”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探马报说:‘沿江上下全是元兵,江阴已经失守,常州已经被屠,常州城内鸡犬不留,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。’”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你若不然,就打破金陵,鸡犬不留,杀个干干净净。”老舍《吐了一口气》:“这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债!以言杀戮,确是鸡犬不留。”亦作“鸡犬无遗”、“鸡犬无余”、“鸡犬一空”。
- 鸡犬不留成语释义:
【释义】形容屠杀残酷,连鸡狗都不能幸免。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:“引军从泗南攻取虑、睢陵、夏丘诸县,皆屠之,鸡犬亦尽,墟邑无复行人。”
- 鸡犬不留出处:
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:“引军从泗南攻取虑、睢陵、夏丘诸县,皆屠之,鸡犬亦尽,墟邑无复行人。”
- 鸡犬不留典故:
- 鸡犬不留造句:
这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债!以言杀戮,确是鸡犬不留。(老舍《吐了一口气》)
- 鸡犬不留成语形式:
- ABCD式的成语
- 鸡犬不留成语繁体:
- 鶏犬不畱
- 鸡犬不留成语正音:
- 留,不能读作“liū”。
- 鸡犬不留感情色彩:
- 贬义成语
- 鸡犬不留成语结构:
- 主谓式成语
- 鸡犬不留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语
- 鸡犬不留类似成语:
女大不中留 指女子成年,须及时出嫁,不宜久留在家。|寸草不留 连小草也不留下。比喻搞得精光,一无所剩。|片瓦不留 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同“片瓦无存”。|片甲不留 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。形容全军覆没。|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|鸡犬不安 形容骚扰得厉害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同“鸡犬不宁”。|
- 鸡犬不留成语接龙:
鸡犬不留|留恋不舍|舍己为公|公耳忘私|私心杂念|念兹在兹|兹事体大|大腹便便|便宜施行|行若狗彘|彘肩斗酒|酒病花愁|愁肠殢酒|酒足饭饱|饱经忧患|患难与共|共贯同条|条分节解|解兵释甲|甲第连云|云集景附|附势趋炎|炎黄子孙|孙庞斗智|智小谋大|大器晚成|成仁取义|义正词严|严阵以待|待兔守株|株连蔓引|引领而望|望岫息心|心慌撩乱|乱箭攒心|心口不一|一呵而就|就地取材|材大难用|用兵如神|神采奕然|然糠自照|照章办事|事倍功半|半青半黄|黄虀淡饭
鸡犬不留成语相关问题
以上详细介绍了鸡犬不留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、鸡犬不留读音拼音怎么写,鸡犬不留近义词、鸡犬不留反义词、鸡犬不留成语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,版权属于原作者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engyudacidian.cn/p/jiquanbuliu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