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列表1
-
掇臀捧屁的意思是什么
掇臀捧屁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tún pěng pì 2、意思解释: 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。 形容巴结奉承,拍马屁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卷:“赵昂见了丈人,马前健假殷勤,随风倒舵,掇臀捧屁,取他的欢心。”又二十五卷:“白长吉自捱进了身子,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;就是平日从不往来极疏冷的亲戚,也来殷殷趋奉。”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三回:“若一味掇臀捧屁,狐假虎威,诈害良民,这便是畜牲所为。” 糊涂:混乱。乱七八槽,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回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梁启超《教育与政治》:“十年来政治乃至其他各种公共事业为什么闹得一塌糊涂,病根就在欠这一点点。” 3、近义词:溜须拍马 4、反义词:刚正不阿 5、成语接龙:掇臀捧屁→屁滚尿流→流言蜚语→语四言...
-
咄咄怪事的意思是什么
咄咄怪事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duō guài shì 2、意思解释: 表示吃惊的声音。形容不合常理,难以理解的怪事。 咄咄怪事的故事 咄咄:感叹词,表示惊讶。连声惊怪称呼。形容令人难以理解而感到惊讶的事情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:“殷中军被废,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逐之,窃视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宋·杨万里《明发栖隐寺》:“如何今晨天地间,咄咄怪事满眼前。”清·陶曾佑《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》:“噫!一小说之微,而竟有如斯之法律,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,亦咄咄怪事,咄咄怪事!”清·张尚瑗《仙霞关》:“七闽路与中原通,怪事咄咄惊天公。”亦作“怪事咄咄”。 指夫妻双方才貌匹配相称,感情和谐。唐·张文成《游仙窟》:“心绪恰相当,谁能护短长;一床无两好,半丑亦何妨!”宋·史浩《如梦令·酴V金沙同架》:“雪脸间朱颜,各自一般轻妙。忒掉,忒掉,真个一双两好。”宋·周5《清波杂志》第八卷:“一双两好古来无,好女从来无好夫。却扇卷帘明点烛,待教菩萨看麻胡。”亦作“一双两美”。 3、近义词:莫名其妙、不可思议 4、反义词:合情合理、顺理成章、天经地义 5、成语接龙:咄咄怪事→事核言直→直权无华→华冠丽...
-
多才多艺的意思是什么
多才多艺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cái duō yì 2、意思解释: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《尚书·金?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才多艺。”同书:“(姬旦)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;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,不能事鬼神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裳裳者华》郑玄笺:“君子斥其先人也,多才多艺,有礼于朝,有功于国。”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三宾》:“奇谋不测,博闻广见,多艺多才,此万夫之望,可引为上宾。”《南史·梁本纪论》:“允文允武,多艺多才。”宋·柳永《玉女摇仙佩·佳人》:“未消得,怜我多才多艺。”亦作“多材多艺”,“多艺多才”。 世:代。雄:豪杰。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刘裕足为一世之雄。”宋·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轴轳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。” 3、近义词:全知全能 4、反义词:一无所长 5、成语接龙:...
-
多端寡要的意思是什么
多端寡要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duān guǎi yào 2、意思解释: 端:头绪;要:重要。头绪太多,不得要领。 胆:胆量。一身:全身,浑身。浑身充满胆量。形容人胆量极大,英勇过人,无所畏惧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云别传》:“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,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。’”宋·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下》:“阵前将军有通身是胆的,请出问话。”元·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曾在当阳长坂,与曹操大战三天三夜,百万军中抱得后主归还。曹操称我子龙一身都是胆,信不虚也。”亦作“满身是胆”、“通身是胆”、“浑身是胆”、“浑身皆胆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多此一举→举不胜举→举止大方→方言矩...
-
多愁多病的意思是什么
多愁多病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chóu duō bìng 2、意思解释: 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。 雅:交往,交情,仅有一天的交情。比喻双方仅仅相识,交情不深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永斗筲之材,质薄学朽,无一日之雅,左右之介。”颜师古注:“雅,素也;介,绍也。言非宿素之交,又无介绍而进也。”宋·陈亮《与勾熙载提举又书》:“郎中负一世之才望,汉庭群公犹复退避,出持使节,一路懔然,其于部封小夫曾无一日之雅,踪迹汨没,德又无闻,何所取焉,而遽欲自忘其皇华之尊乎!”宋·李觏《答陈特书》:“今觏与足下兄弟,无一日之雅……获此惠贶,私自惟念,莫知所来。”清·嬴宗季《六月霜·追悼》:“吾与竞雄既有一日之雅,复能道其平生,爰为之小传。”亦作“一日之谊”、“一日雅”、“雅有一日”、“有雅一日”。 3、近义词:多愁善感 4、反义词:大惑不解、一窍不通、冥顽不灵 5、成语接龙:...
-
敦敦实实的意思是什么
敦敦实实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ūn dūn shí shí 2、意思解释: 指人长得结实粗壮 双方亲密得像一个人一样。形容友谊深厚亲密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四回:“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。”《天雨花》第十一回:“我闻老孙与有权一人之交,结为兄弟。” 3、近义词:结结实实 4、反义词:俗不可耐、平淡无奇 5、成语接龙:...
-
遁迹空门的意思是什么
遁迹空门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jì kōng mén 2、意思解释: 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同遁入空门。 丘:小土山。貉:一种形似狐狸的小兽。同是一个山丘上的貉。比喻都是同类事物,没有差别。今亦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若秦时担任小臣,诛杀忠良,竟以灭之;令亲任大臣,即至今耳。古与今如一丘之貉。”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细柳》:“异史氏曰:‘黑心符出,芦花变生,古与今一丘之貉,良可哀也!’”亦作“貉一丘”、“一丘貉”。 3、近义词:遁入空门 4、反义词:面面俱到 5、成语接龙:遁迹空门→门生故旧→旧愁新恨→恨相知...
-
遁世长往的意思是什么
遁世长往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shì cháng wǎng 2、意思解释: 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。 清、白:纯洁,没有污点。形容非常纯洁,没有一点污点。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四十六回:“贾李魁道:‘王紫泥,张绳祖他俩个,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。老爷只叫这二人到案,便一清二白。’”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遁世长往→往蹇来连→连衽成帷→帷幕不...
-
遁迹藏名的意思是什么
遁迹藏名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jì cáng míng 2、意思解释: 犹言隐居不出。 呵:呼气,呵气。一口气成功。①比喻诗文绘画作品结构紧凑,气势流畅,首尾贯通。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》第五卷:“若‘风急天高’,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实一意贯串,一气呵成。”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十六卷:“江宁典史王柏崖光晟见访,贻五律四首,一气呵成,中无杂句。”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宾白第四》:“北曲之介白者,每折不过数言,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,亦皆一气呵成,无有断续。”②比喻工作安排得紧凑严密,整个工作过程不间断,不松懈。清·林则徐《林文忠公政书·甲·江苏奏稿·刘河节省银两拔挑七浦等河折》:“亟宜择其要道,挑挖疏通,俾上下一气呵成,清水畅流,以刷潮淤,而资灌溉。”孙中山《三民主义演讲》:“本党在辛亥年革命,能够推翻满清,创造民国,何以十二年以来,不能一气呵成,建设民国呢!” 3、近义词:隐迹埋名 4、反义词:祸国殃民、暴虐无道 5、成语接龙:遁迹藏名→名符其实→实逼处此→此发彼...
-
顿足搥胸的意思是什么
顿足搥胸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zú duī xiōng 2、意思解释: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。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 形容水面辽阔,水势浩大。毛泽东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:“大雨落幽燕,白浪滔天,秦皇岛外打鱼船。一片汪洋都不见,知向谁边?”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顿足搥胸→胸中甲兵→兵戈扰攘→攘人之...
-
遁形远世的意思是什么
遁形远世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xíng yuǎn shì 2、意思解释: 犹言避世隐居。 诺:许诺,诺言。一个诺言,价值千金。比喻说话算数,极有信用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曹丘至,即揖季布曰:‘楚人谚曰:“得黄金百(斤),不如得季布一诺”,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、楚间哉?’”宋·贺铸《六州歌头》:“少年侠气,交结五都雄。肝胆洞,毛发耸,立谈中,死生同,一诺千金重。”宋·杨万里《答隆兴张尚书》:“再有后日特剡之议,得玉求剑,敢萌此心,一诺千金,益深谢臆。”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清·金圣叹批:“夫人而诚一诺千金,更无食言也者。”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料想她性动情移,断无不肯俯就之理。再经邓九公年高有德,出来作这个大媒,姑娘纵然不便一诺千金,一定是两心相印。”亦作“千金之诺”、“千金诺”、“千金一诺”、“百金一诺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遁形远世→世世代代→代人说项→项庄舞...
-
遁天倍情的意思是什么
遁天倍情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tiān bèi qíng 2、意思解释: 指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。一说,违背天性与真情。倍,通背。 目:用眼看。了然:明白,清楚。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。①形容人聪明伶俐,领会很快。元·戴表元《剡源集·读〈易蠡测〉序》:“而徐君机神敏给,于天人性命事物精粗之理,他人经年历纪而未喻者,一目即了。”《豆棚闲话》第三则:“自小聪明过人,凡观古今书史,一目了然。”②也形容事物显明,容易辨识。明·张岱《琅.文集·皇华考序》:“山溪道路,一目了然。”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,四扇大窗洞开,场上的事,一目了然。”清·李渔《笠翁偶集·词曲部·音律别解务头》:“又须言之极明,论之极畅,使人一目了然。”亦作“一览了然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遁天倍情→情见势屈→屈指可数→数黄道...
-
钝口拙腮的意思是什么
钝口拙腮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kǒu zhuō sāi 2、意思解释: 指口才笨拙,说话不流利。 面:见面。交:交情。仅见过一次面的交情,比喻仅仅认识,交情不深。后汉·崔h《本论》:“且观世人之相论也,徒以一面之交,定臧否之决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四回:“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,愿往说之。”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十七回:“他与我有一面之交,昨日递了个手本与我,望乞公祖青目一二。”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回:“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,又不曾有甚过脏犯法的事,量情不得大输。只要那里不晓得假官一节,也就罢了。”亦作“一面之旧”、“一面之识”、“一面之款”。 3、近义词:笨嘴拙舌 4、反义词:伶牙俐齿 5、成语接龙:敦世厉俗→俗不可耐→耐人咀嚼→嚼墨喷...
-
敦本务实的意思是什么
敦本务实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ūn běn wù shí 2、意思解释: 崇尚根本,注重实际。 能够纵马疾驰的平地。形容地势平坦宽广。 3、近义词:实事求是 4、反义词:长命百岁 5、成语接龙:敦本务实→实至名归→归奇顾怪→怪事咄...
-
顿首再拜的意思是什么
顿首再拜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shǒu zài bài 2、意思解释: 顿首:以头叩地而拜;再拜:拜两次。古代的一种跪拜礼。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。 一溜烟似的走或跑。形容走或跑得速度很快。元·无名氏《阀阅舞射柳捶丸记》第三折:“俺二人在耶律万户手下为将,骑不的劣马,不好扯硬弓,听的厮杀,拽起衣服,往帐里则一溜烟。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五卷:“众人一溜烟向园中去了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百〇五回:“那些亲友听见,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。”亦作“一溜风”、“一道烟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顿首再拜→拜手稽首→首尾相应→应天承...
-
遁迹黄冠的意思是什么
遁迹黄冠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jì huáng guàn 2、意思解释: 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。 现在辛劳一次,就可以得到永久的安逸。比喻付出一次劳动的代价,把事情办妥当,以后就不费力了。北魏·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榆、白杨》:“斫后复生,不劳更种,所谓一劳永逸。”唐·杜牧《贺平党项表》:“不暂费者不久宁,不一劳者不永逸。”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四回:“如果可以一劳永逸,何不另酬一笔款项,把百姓迁徙出去呢?”亦作“一劳久逸”、“暂劳永逸”。 3、近义词:遁迹方外、遁迹空门 4、反义词:骨瘦如柴、面黄肌瘦 5、成语接龙:遁迹黄冠→冠上加冠→冠屦倒施→施绯拖...
-
对屠门而大嚼的意思是什么
对屠门而大嚼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 2、意思解释: 屠门:肉铺。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,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夔:古贤臣名,相传尧时为主管音乐的官。夔一人就可以制乐。比喻只要是真正顶用的人才,有一个人就足够了。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·察传》:“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‘乐正夔一足,信乎?’孔子曰:‘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,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,舜以为乐正……重黎又欲益求人,舜曰:‘……若夔者一而足矣。故曰夔一足,非一足也。’”清·李宝嘉《中国现在记》:“一夔已足,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!”亦作“一夔自足”、“一夔足”。 3、近义词:过屠门而大嚼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...
-
对簿公堂的意思是什么
对簿公堂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bù gōng táng 2、意思解释: 簿:文状、起诉书之类;对簿:受审问;公堂: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。在法庭上受审问。 簿:文状,起诉书之类。对簿:受审讯或质讯时根据状文核对事实,故称对簿。公堂:古时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。指原告与被告一齐到公堂受审,对质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大将军使长史急责(李)之幕府对簿。”亦作“对簿公庭”。 一蹶:跌了一交,一失足。摔了一交就再也爬不起来。比喻一遇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说丛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;一蹶之故,却足不行。”明·李清《三垣笔记·崇祯》:“故以君子与小人角,犹胜负半,惟君子与君子角,而以上人乘其敝,则一蹶不振之道也。”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补遗·奉使被议》:“此数君俱才)著闻,以出疆偾事,一时同入废籍,且近在七八年间,皆一蹶不复振云。”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汉宣帝》:“惮数岁之劳,遽期事之速效,一蹶不振,数十年兵连祸结而不可解。”亦作“一跌不振”、“踣不复振”。 3、近义词:当面对质 4、反义词:转弯抹角 5、成语接龙:堆山积海→海盟山咒→咒天骂地→地瘠民...
-
对证下药的意思是什么
对证下药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zhèng xià yào 2、意思解释: 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,采取有效的措施。同对症下药。 举:行动,举动。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汉·班固《东观汉记·耿(传》第八卷:“吾得临淄,即西安孤,必覆亡矣,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。”晋·束皙《广农议》:“二郡田地逼狭,谓可徙还西州,以充边土,赐其十年之复,以慰重迁之情。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,增广穷人之业,以辟西郊之田,此又农事之大益也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一卷:“伯牙讨这个差使,一来,是个大才,不辱使命,二来,就便省视乡里,一举两得。”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十一回:“一则免楚之患,二则激晋之来,岂非一举两得?”亦作“一举两利”。 3、近义词:对症下药 4、反义词:骄兵必败 5、成语接龙:对证下药→药到病除→除旧更新→新婚宴...
-
对症下药的意思是什么
对症下药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zhèng xià yào 2、意思解释: 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,采取有效的措施。 对症下药的故事 根据病症处方用药。比喻根据具体情况,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(症)下药。”宋·袁甫《蒙斋集·秘书少监上殿第二札子》:“陛下胡不集在朝之彦……察脉观证,对症用药,凿凿精实,勿使空谈。”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三回:“……所以才对证下药,合他讲那‘上好礼’的三句。”清·无名氏《病玉缘·闺怨》:“世间无不可医之病,倘能对症下药,岂有不瘳之理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五回:“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,怕不是生产,这正是对症发药呢!”亦作“对症用药”,“对症发药”。 雕:一种凶猛的鸟。发一箭射中两只雕。①比喻射箭技术高超。《北史·长孙晟传》:“尝有二雕飞而争肉,因以箭两只与晟,请射取之。晟驰往,遇雕相攫,遂一发双贯焉。”唐·崔致远《桂苑笔耕录·射雕》第十七卷:“能将一箭落双雕,万里胡尘当日销。”宋·陆游《遣兴》:“壮年一箭落双雕,野饷如今撷药苗。”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东京慧海仪禅师》第二十六卷:“万人胆破沙场上,一箭双雕落碧空。”②比喻做一件事有两种收获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二回:“谁知一箭射双雕,正中了公子朔的隐怀。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:“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,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。”亦作“双雕一箭”、“一发双贯”。 3、近义词:有的放矢、因地制宜 4、反义词:无的放矢、举措失当 5、成语接龙:对症下药→药店飞龙→龙飞凤翥→翥凤翔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