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列表5

  • 多事之秋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多事之秋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shì zhī qiū 2、意思解释: 多事:事故或事变多;秋:时期。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。 秋:指时期。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。形容国家或政局动荡不安,事端多起的时期。唐·崔致远《桂苑笔耕集·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扬摄扬子县令》:“况逢多事之秋,而乃有令患风。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十二卷:“所以多事之秋,灭迹匿端,无为绿林之嚆矢也。”《明史·黄凤翔传》:“多事之秋,陛下宜屏游宴,亲政事,以实图安攘。” 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。《周书·唐瑾传》:“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,周文自谓得人,号为六俊,然瑾大见器重。”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十九回:“既是一时之秀,陛下的诗句,何轻薄丽华之甚?”亦作“一时之选”。 3、近义词:多灾多难、风雨飘摇、内忧外患、动荡不安、鸡犬不宁、兵连祸结 4、反义词:清心寡欲、不忮不求 5、成语接龙: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51
  • 多歧亡羊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多歧亡羊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qí wáng yáng 2、意思解释: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复杂多变,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。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。 多歧亡羊的故事 任:职务,责任。一个人担任两项职务或同时承担两项任务。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诸侯骨肉,莫亲大王,大王于属则子也,于位则臣也,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。”唐·韩愈《圬者王承福传》:“一身而二任焉,虽圣者不可能也。愈始闻而惑之,又从而思之,盖贤者也。”宋·司马光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·辞知制诰第一状》第二十一卷:“窃以二职,文士之高选,儒林之极致,古之英俊,尚或难兼,况于微臣愚陋无比,一身二任,力所不堪。”亦作“一身而二任”。 3、近义词:泛而不专 4、反义词:必不可少、不可或缺 5、成语接龙: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88
  • 多藏厚亡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多藏厚亡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ō cáng hòu wáng 2、意思解释: 厚:大;亡:损失。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,引起众人的怨恨,最后会损失更大。 一天不见面,仿佛像过了三年一样难熬。形容思念的心情十分殷切。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南朝·梁·何逊《为衡山侯与妇书》:“路迩人遐,音尘寂绝,一日三秋,不足为喻。”宋·黄庭坚《寄怀蓝六在延平》:“与君千里共明月,思子一日如三秋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二回:“好容易熬了一天,这会子瞧见你们,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。真真古人说:‘一日三秋。’这话再不错的。”亦作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、“三秋一日”、“日三秋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多藏厚亡→亡不旋踵→踵武前贤→贤良方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7
  • 敦庞之朴的意思是什么

    敦庞之朴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ūn páng zhī pǔ 2、意思解释: 敦庞:敦厚;朴:未加工的。形容质朴敦厚 一个人得道成仙,全家连鸡狗也随着升入仙界。比喻一个人做官得势,与他有关的人也随之发迹。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儒书言:‘淮南王学道,……奇方异术,莫不争出。王遂得道,举家升天,畜产皆仙,犬吠于天上,鸡鸣于云中。此言仙药有余,犬鸡食之,并随王而升天也。好道学仙之人,皆谓之然。此虚言也。’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九章:“按照贺人龙的说法,这是照顾乡亲,也是打不散的子弟兵,照他手下人们说法,这就是俗话所说的:‘朝里有人好做官’,‘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。’”亦作“一人得道,鸡犬飞升”、“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”、“一人高升,众人得济”、“一人得道,九族升天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敦默寡言→言论风生→生死关头→头痛脑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5
  • 顿挫抑扬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顿挫抑扬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cuò yì yáng 2、意思解释: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、停顿转折,和谐而有节奏。 丘:小山。壑:坑谷,深沟。古时指隐士所栖息的小山和钓游的溪流。比喻退隐在野,放情山水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明帝问谢鲲:‘君自谓何如庾亮?’答曰:‘端委庙堂,使百官准则,臣不如亮;一丘一壑,自谓过之。’”唐·王勃《上明员外启》:“一丘一壑,同阮籍于西山;一啸一歌,列嵇康于北面。”宋·周5《清波杂志》第三卷:“归老素志,竟堕渺茫,一丘一壑,天实啬之。”清·黄宗羲《明州香山寺志序》:“远游志愿,何可必遂,不如一丘一壑,光景绝可怜爱耳。”亦作“一壑一丘”、“一丘壑”。 3、近义词:抑扬顿挫 4、反义词:平铺直叙 5、成语接龙:顿挫抑扬→扬名四海→海水桑田→田连仟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27
  • 遁身远迹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遁身远迹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shēn yuǎn jì 2、意思解释: 犹言避世隐居。 琴、鹤:都是旧时文人认为高雅的东西。原指宋朝赵4去四川做官,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。形容行装简少,亦比喻为官清廉。《宋史·赵4传》:“帝曰:‘闻卿匹马入蜀,以一琴一鹤自随;为政简易,亦称是乎!’”元·无名氏《冯玉兰夜月泣江舟》第一折:“你把那行装整顿,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。” 3、近义词:遁名匿迹 4、反义词:无情无义 5、成语接龙:遁名改作→作小服低→低头丧气→气涌如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48
  • 顿腹之言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顿腹之言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fù zhī yán 2、意思解释: 犹言肺腑之言。 暴:晒。晒一日,冻十天。比喻学习、做事没有恒心,勤奋时少,懈怠时多,不能持久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论语〈学而时习之章〉》第十卷:“虽曰习之,而其功夫间断,一暴十寒,终不足以成其习之之功矣。”明·朱之瑜《朱舜水集·题安积觉逐日功课自实簿》第十七卷:“学者用功,须是渐进而不已,日计则不足,岁计则有余,若一曝十寒,进锐退速,皆非学也。”清·侯方域《南省试策》第三卷:“皇帝诚厉风旨,于此中得一二人,如恩与吉者,俾侍太子,则一暴十寒之病,庶几免矣。”亦作“一暴十寒”、“十寒一暴”。 3、近义词:肺腑之言 4、反义词:祸国殃民、暴虐无道 5、成语接龙:顿腹之言→言谈林薮→薮中荆曲→曲眉丰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79
  • 顿脚捶胸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顿脚捶胸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jiǎo chuí xiōng 2、意思解释: 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同顿足搥胸。 一片赤诚的心。宋·王令《李南夫罢举归隐》:“欲知富贵终难动,一片丹心本寂然。”宋·苏轼《过岭寄子由》:“一片丹心天日下,数行清泪岭云南。”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十三回:“可怜那荀邦达一片丹心,匡扶社稷,竟被奸臣陷害,军民无不流泪。”亦作“一片赤心”。 3、近义词:顿足捶胸 4、反义词:漠不关心 5、成语接龙:顿脚捶胸→胸中有数→数米而炊→炊鲜漉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86
  • 遁世无闷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遁世无闷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shì wú mèn 2、意思解释: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 念:念头。差:差错。一个念头的差错。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。宋·黄干《黄勉斋文集·四·陶器铭》:“一线之漏,足以败酒;一念之差,得无败所守乎!”宋·陆游《丈人观》:“我亦诵经五千文,一念之差堕世纷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十五卷:“这般会合,那些个男欢女爱,是偶然一念之差。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:“世间孽子、孤臣、义夫、节妇,其贤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。”亦作“一念之误”、“一念之错”、“一念差”。 3、近义词:遁俗无闷、遁逸无闷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75
  • 遁俗无闷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遁俗无闷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sú wú mèn 2、意思解释: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同遁世无闷。 木:木头。支:支撑。一根木头很难支撑。比喻国家的颓势,非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支持、挽救;艰巨的事业非一个人所能胜任的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和曰:‘无裒如北夏门,拉a自欲坏,非一木所能支。’”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园中落井》:“不想一木难支将颠运,可惜枉费了精神,志未伸。”清·王城《提督陈忠愍公殉节诗》:“一木难支大厦倾,将军殉节万民惊。”亦作“一柱难支”、“一木难扶”、“独木难支”、“一木支”。 3、近义词:遁世无闷、遁逸无闷 4、反义词:骄兵必败 5、成语接龙:遁俗无闷→闷闷不乐→乐不可支→支分节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3日 165
  • 遁世遗荣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遁世遗荣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shì yí róng 2、意思解释: 指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。 面:方面。单方面所说的话。多形容片面性的言论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〇五回:“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,杨仪等必投魏矣。”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前任漆知县,听信一面之词,将小人问成死罪。”明·梁材《驳议差官采矿疏》:“其言似宜俯从,但恐一面之词,难以尽信。”亦作“一面之说”、“一偏之言”、“一面之辞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遁世遗荣→荣华富贵→贵贱高下→下乔迁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50
  • 遁入空门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遁入空门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rù kōng mén 2、意思解释: 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 策马走在最前头。比喻走在领先位置,起带头作用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一回:“鼓角齐鸣,喊声大震,黄忠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六回:“(乔道清)即便勒兵列阵,一马当先,雷震等将簇拥左右。”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文广一马当先,杀到邕州衙前,恰遇石宜走出,一刀砍之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三回:“到了次日,日本兵果然让开一条大路,叶军门一马当先,领了全军,排齐了队伍,浩浩荡荡,离开平壤退到三十里外扎下行营。” 3、近义词:遁迹空门、削发为僧 4、反义词:清心寡欲、不忮不求 5、成语接龙: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4
  • 顿开茅塞的意思是什么

    顿开茅塞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ùn kāi máo sè 2、意思解释: 顿:立刻;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。比喻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 顿开茅塞的故事 顿:立刻。茅塞:被茅草塞住。心里原来像被茅草塞着,忽然被打开了。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,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:“玄德闻言,避席拱手谢曰:‘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备如拔云雾而睹青天。’”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四回:“我身无力,我腹无才,得三公之教,茅塞顿开。”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二回:“因把水夫人现在与古心避难来此,自己拜为亲母,及闻其议论,心胸顿开茅塞,并长卿作伐,将湘灵素娥双嫁素臣之事,备细说知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:“听见妹妹讲究的,叫人顿开茅塞,所以越听越爱听。”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五回:“夫人至论,茅塞顿开,使铁中玉自今以后,但修人事,以俟天命。”亦作“茅塞顿开”。[辨误]塞念sè不念sān或sài。 鳞:鱼类的鳞片。爪:鸟兽的脚趾。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,只显露出一部分鳞片和几只爪。比喻事物零星、片断而非整体、全面而言。唐·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·苏涣》上卷:“三年中作律诗九首,上广州李帅,其文意长于刺,亦有陈拾遗(子昂)一鳞半甲。”清·叶廷,《鸥波渔话·莪洲公诗》:“身后著作,年久多散佚,余遍为搜罗,仅得诗三帙,丛残不具首尾,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。”亦作“一鳞一爪”、“一鳞片甲”、“片甲一鳞”、“东鳞西爪”、“一鳞只爪”。 3、近义词:豁然开朗、恍然大悟 4、反义词:大惑不解、一窍不通、冥顽不灵 5、成语接龙:顿开茅塞→塞翁得马→马如游龙→龙潜凤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9
  • 堆积成山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堆积成山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ī jī chéng shān 2、意思解释: 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。形容极多 览:看。遗:遗漏。一眼望去,一切事情都看到了,无一遗漏。《北史·邢邵传》:“尝霖雨,乃读《汉书》,五日略能遍之。后因饮谑倦,方广寻经史,五行俱下,一览便无所遗。”明·丛兰《预防边患事》:“又况此地平漫高亢,贼若据此俯视本关城内虚实强弱,一览无遗,为兵家所忌。”亦作“一览无余”。 3、近义词:堆集如山、堆积如山 4、反义词:断断续续、一刀两断 5、成语接龙:断子绝孙→孙康映雪→雪月风花→花攒锦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31
  • 对症用药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对症用药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zhèng yòng yào 2、意思解释: 症:病症。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问题,采取有效的措施 匡:匡正,纠正。天下:原指天子的统治力量所能达到的地方,泛指整个国家。纠正混乱局面,使天下纳入正轨。引申为统一天下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”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齐桓公以霸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谋也。”唐·陆贽《平朱*后车驾还京大赦制》:“再定皇都,一匡天下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先生自比管、乐,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;乐毅扶持微弱之燕,下齐七十余城。此二人者,真济世之才也。” 3、近义词:对症下药、对症发药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对症下药→药店飞龙→龙飞凤翥→翥凤翔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93
  • 对床夜雨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对床夜雨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chuáng yè yǔ 2、意思解释: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,在一起亲切交谈。 在风雨之夜,两人坐床或卧床相对谈心。指亲友久别相聚,倾心交谈,以排遣寂寞。唐·韦应物《示全真元常》:“宁知风雪夜,复此对床眠。始话南池饮,更咏西楼篇。”唐·牟融《楼城叙别》:“故人为客上神州,倾盖相逢感昔游;屈指年华嗟远别,对床风雨话离愁。”宋·苏轼《送刘寺丞赴余姚》:“中和堂后石楠树,与君对床听夜雨。”宋·刘克庄《听雨堂记》:“今野翁兄弟俱以才业光显于时,虽为是堂,余恐其骑马听鸡之时多,对床闻雨之时少。”清·秋瑾《挽故人陈阕生》:“回忆省垣聚首,风雨连床,曾几何时,谁怜一别,竟无会面之期。”亦作“对床风雨”,“对床听雨”,“夜雨对床”,“风雨连床”。 决:决定。雌雄:比喻胜负、高低。一决胜负,比出高低上下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愿与汉王挑战,决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:“吾自历战数十场,不意今日狼狈至此!此天丧吾也!汝等各回本州,誓与曹贼一决雌雄。”清·顾嗣立《寒厅诗话》第二十九卷:“今日两君旗鼓相当,盍一决雌雄?因取巨觥,各置于前,观者如堵。”亦作“一决胜负”。 3、近义词:对床风雨、风雨连床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对床夜雨→雨卧风餐→餐风宿雨→雨沐风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30
  • 对客挥毫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对客挥毫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kè huī háo 2、意思解释: 比喻文思敏捷。毫,毛笔。 ①指科举时中了进士就天下闻名。唐·韩愈《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》:“公一举成名而东。”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,十年窗下无人问也。”②比喻因做某件事成功而出名。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二折:“我贫僧呵,半生养拙无人识,你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三十卷:“子瞻一举成名,御笔除翰林学士,锦衣玉食,前呼后拥,富贵非常。”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训子》:“若得你一举成名,那时呵,谁不来敬你!”亦作“一举成名天下闻”、“一举成名天下知”。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05
  • 堆山积海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堆山积海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ī shān jī hǎi 2、意思解释: 堆积的如山似海。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。也比喻东西极多。 钟情:情爱专注集中。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。 3、近义词:堆积如山 4、反义词:寥寥无几 5、成语接龙:堆山积海→海盟山咒→咒天骂地→地瘠民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50
  • 对酒当歌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对酒当歌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jiǔ dāng gē 2、意思解释: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。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,应该有所作为。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。 对酒当歌的故事 对酒:面对着酒。对着酒高声歌唱。指宾朋饮酒时赋诗以助酒兴,含有及时行乐的意思。三国·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唐·杜牧《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》:“行乐及时时已晚,对酒当歌歌不成。”宋·郭应祥《减字木兰花·戏万安胡簿》:“栖鸾高士,文采风流谁得似。年德虽高,对酒当歌气尚豪。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八回:“游玩一事既已结过,此刻是对酒当歌,我们也该行个酒令饮两杯了。” 指一个人的意见。宋·周煇《清波杂志》第八卷:“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,去取任一己之见。”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减场解元》:“永乐间,儒臣奉敕纂修考订,悉取其不悖本旨者,录之天下。习学已久,洪谟乃以一己之见纷更,不许行。” 3、近义词:无 4、反义词:无 5、成语接龙: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37
  • 对答如流的意思是什么

    对答如流成语详解:1、读音:duì dá rú liú 2、意思解释: 对答:回答。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。形容口才好,反应快。 答话敏捷顺畅,像流水一样。形容答话敏捷流利,口才极好。《后汉书·李膺》:“(孔融)后与膺谈论百姓经史,应答如流,膺不能下之。”南朝·梁·沈约《俗说》:“于时袁羌与人共在窗下围棋,仲堪在里,问袁《易》义,袁应答如流,围棋不辍。”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魏·薛夏》:“(夏)年及弱冠,才辩过人;魏文帝与之讲论,终日不息,应对如流,无有疑滞。”《陈书·戚衮传》:“(徐)擒辞辩纵横,难以答抗,诸儒慑气,皆失次序。衮时骋义,擒与往复,衮精彩自若,对答如流,简文深加叹赏。”唐·黄滔《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》:“和尚盖行高而言寡,是日对答如流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,尽皆失色。”亦作“应答如流”,“应对如流”。 公:春秋战国时对诸侯国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政权或事权不统一,使人无所适从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’”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十羊九牧,直意难行;一国三公,适从焉在?”唐·杜甫《草堂》:“义士皆痛愤,纪纲乱相逾;一国实三公,万人欲为鱼。”章炳麟《改革意见书》第二卷:“为是说者,固不独鄙人一人,而反对者亦众,有谓试验学说者,有谓一国三公,莫适为主者。” 3、近义词:倒背如流、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、巧舌如簧、伶牙俐齿、出口成章 4、反义词:答非所问、文不对题 5、成语接龙:对答如流→流水高山→山行海宿→宿水飱...

    中国成语大全成语大全2023年01月12日 197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QQ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